第390章 极品好刀_重生:我的80年代
笔趣阁 > 重生:我的80年代 > 第390章 极品好刀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90章 极品好刀

  第389章极品好刀

  阳光普照,春意渐浓。

  昨儿,李云裳和王山河在老家待舒坦后,结伴返京,大半夜到的,这会两人都在娘娘庙的四合院里,呼呼大睡。

  李建昆本打算去趟龙牌刀具厂,想想后,索性等俩货起床,照个面再说。

  昨晚人困马乏,也没怎么唠。

  他搬张马扎,坐在小院里朝阳洒下的地方,捧着邮递员刚扔进来的一卷子热乎报纸,摊开,浏览着感兴趣的内容。

  “投机倒把,三产,停薪留职……”

  李建昆长叹口气,如今报纸上的大标题,几乎脱不开这三个内容。

  经济形势十分严峻。

  私营买卖不好做。工厂养不活太多职工,三产运动治标不治本,回避了厂子效益不行的核心问题,去从外部寻求解决办法,又能安置多少职工呢?

  停薪留职正是这一问题的延伸,实在迫于无奈,只好鼓励有路子的职工下海,以此解决工厂职工冗余,缓解经济压力。

  李建昆还准备说点什么的时候,院外有人喊门,小黄嗖嗖跑过去,嗅一鼻子没反应,显然是熟人。

  李云裳会心一笑,“我好点,我从小酒馆回来才几步路?”

  “几乎全改了,先是锻造,和平刀具厂那边是人工配合机械,烧红的铁块从熔炉里取出,先用重压机床压成铁片,然后师傅再捶打锻造、定形。

  李建昆不得不留个心思。双桥老流氓以往主要在二环里活动。

  李建昆起身,把报纸递过去,李云裳看罢后,柳眉微蹙,“啧!我回头跟红衣她们几个姑娘说一声,晚上回去确实要多注意。”

  嚯!

  皮开肉绽。

  这个观点李建昆是赞同的。

  以这年头的工业基础,国内任何刀具厂都无法实现流水线作业。

  “不!钢块。”

  李云裳不懂其他,戳在旁边挠挠头问:“那这样造一把刀要多久啊?”

  解友明前日已经“出关”,第一件事就是实验铸刀,更改了许多工艺流程,繁琐是繁琐些,但他拍着胸口保证,质量会提升不止一个档次。

  要知道,他媳妇儿和姐姐现在可全在海淀,还都是一等一的美女。

  清脆连贯的捶打声,十分有节奏。

  恰好当下人工最不值钱。

  嚯!

  一听这话,小伙扬起铁榔头,卖力砸下。

  他偶在一些文献中留意到过这类“青光”的描述,不过描述的对象都为刀剑。

  李云裳大惊失色,忙抓过弟弟的手打量,心惊不已道:“这什么刀啊,这么锋利?!”

  顿起龙吟之声,飘忽一会才散尽。

  铸造组和抛光组的工人,叫苦不迭。

  要是没包几层报纸,直接抓上去,手指头不是没了?

  林敬民慢慢拆开报纸,只见里头静静躺着一把西式切菜刀,与众不同的是,通体青光照人。

  两人遂踱步走近,与忙碌的解友明打声招呼后,不再多言。

  好家伙!

  李建昆瞪眼望着,这是包了多少层啊?

  “小心!”

  “哒哒……”

  说着,伸手指向闹情绪的打铁小伙,道:“像这些劳动强度大的师傅,优先管够。”

  “什么呀?”

  有些身强力壮的职工,甚至在琢磨着,看能不能申请加入锻造组或抛光组。

  再繁琐不还是人工?

  他用过后世工业化生产的菜刀,不吹不黑地讲,那些动辄上千元的所谓高档刀具,都不敢跟和平刀具厂那种三四十的菜刀硬碰,保管一碰一个缺。

  他说着,指向八仙桌上的切菜刀,“才磨出这种青光。”

  解友明正在教导职工适应新的生产流程。

  “最麻烦的是最后的抛光,你猜他非要用什么抛?”

  老林清清嗓子道:“全做了。”

  “就是说嘛!”林敬民大腿一拍,看向李建昆道,“太磨人了,工人都闹出情绪。”

  “总工,我真没劲了,以前没这么打过呀。”铸造组的一个小伙子,侧过头,苦着脸说,满头大汗。

  1号车间里,金属碰撞声,摩擦声,不绝于耳。

  要知道,这是1981年,城市居民和工人,每月仅有0.5斤肉票,饶是春节期间,也只供应一两斤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tu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t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