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22.第四百二十一章不孝之子_刑案
笔趣阁 > 刑案 > 422.第四百二十一章不孝之子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422.第四百二十一章不孝之子

  老人家住的村子是一个叫瓦尔村的地方,等我们赶到时,特意向当地的村委会求证了一下,是否是瓦尔村,主要是这里的村子比较复杂。

  各种村子之间的名字也很相似有叫瓜儿村的,还有叫雅尔村的,不问清楚很容易就搞错。

  在确定我跟胖子没有搞错,这里就是瓦尔村时,我们才把照片掏了出来,问村委会的人可认识这个人。

  老人名叫王卫国,如今已经六十八岁的高龄了,而村委会的人只是看了一眼就认出来了,王卫国是他们村子的人。

  只不过已经去世了。

  “什么去世了?”我跟胖子有些惊讶,问村委会的人是什么时候去世的。

  村委会的告诉我们差不多有两年了,这王卫国是参加过几次战争的,是村子里少有的军人。

  也就是因为战争时发生过问题,才导致的有了一些后遗症,如此才去世的。

  六十多岁去世确实是有些早,可让我有些纳闷的是,去世的人,按理说,身份证也好,户口本也好都会被注销的,怎么到了现在还能查到他的身份气息。

  而村委的人对于此事也不是很清楚,让我去他们家问问。

  在村委人的带领下,我跟胖子来到了王卫国家,是个比较偏僻的小独栋房。

  相比于村子里其他人家的二层小楼,他们就显得寒酸多了。

  我们进去时,在院子里则坐着一位老人,是位老妇人,已经满头白发,正坐在门口晒太阳。

  村委会的人先上前给老人打了声招呼,老人才扭头看了我们一眼,由于年纪太大的缘故,她的视力不是特别好,一开始都没有看出来村委的人。

  临近了才看出来,老人有些激动的想站起来被村委的人给拦住了:“老嫂子,今天我们来是有两位警局的同志想找您了解些情况。”

  在村委人的介绍下,老人才看了胖子我们两个一眼,我上前跟老人打了声招呼。

  那村委的人告诉我们老妇人除了眼睛有些不好使,其他都好,不迷糊,也不聋,我们要想了解什么,可以直接问。

  我向村委的人道了声谢,他们跟老人道了声别便离开了。

  等村委的人离开时,我跟胖子从屋里搬来了两张小凳子,坐在了老人的旁边。

  我们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问王卫国的事,而是以唠家常的方式跟老妇人聊。

  可能是很久没有人来的缘故,老人看到我们还是挺欣喜的,一直紧紧的抓着我们的手。

  我主要问了一下老人家庭情况,包括子女之类的。

  老人告诉我她有一个儿子,现在在外地工作,平时也不回来,只有过年的时候会回来看看她。

  我又问她儿子叫什么?老人告诉我叫王晶毅。

  除了这个儿子,她就没有亲人了,而让老人感到惋惜的是她这个儿子已经四十多岁了,至今还没有结婚。

  我跟胖子对视一眼,突然感觉事情没那么简单,恐怕不仅仅只是户口没有注销的缘故,还有其他问题。

  这王晶毅四十岁没有结婚,在外地工作,一年才回来一趟,留下一个老母亲自己在家,这未免有些过分。

  说句不好听的,老人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谁能知道,都说养儿防老,在王晶毅身上我真没有发现养儿防老。

  这就是典型的不孝,而致使王晶毅宁愿在外边工作也不回家的缘故是什么?这个令人很疑惑。

  我没有声张而是继续问老人,她这么大年纪了,平时少不了头疼发烧的,儿子不在旁边她一个人怎么办?

  老人告诉我村委的人会管她的,她要是哪里不舒服就可以狠狠地敲锣,附近的邻居听到就会来看看了。

  这样虽是个办法,却并不是造成王晶毅不赡养老人的理由。

  我又向老人打听了一下,王晶毅在外地做的工作,以及具体的位置。

  老人却摇了摇头表示不知道,她相信王晶毅肯定在做大生意,要不然也不会一年才回来一趟。

  虽然老人说着自己这个儿子时,满脸骄傲,但在她的话里我还是听出来了一种悲伤感。

  年纪越大,越希望家人能多陪陪,想想人家子孙满堂欢声笑语,而老人却孤孤单单的,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

  王卫国在去世前都没有见到自己的儿子成家,有孩子,这是人生中的一大遗憾。

  另一点王卫国已经去世了有两年了,而我在轮胎厂查到的信息显示,这个号码是在去年十二月的时候与他们进行的交易。

  去世的人不可能跟轮胎厂产生什么交易,说明是有人在用这个号码跟轮胎厂交易,而这个人是谁暂时未知。

  从老人这儿也了解不到有用的信息,毕竟王晶毅每年只回来一趟,在家呆不了几天就又走了。

  娘俩几年的时间甚至都见不到一个月,这样又能如何了解到儿子的情况呢?

  在加上年纪一大,想的也不会那么多,儿子好不容易回来,老人家想的肯定是为儿子做这做那,早就把这些问题给忘得一干二净了。

  我长叹了口气,也没有在多问,让胖子陪老人聊聊天,自己则先出去了。

  从老人家出来后我去了附近的邻居家,他们距离这里没多远,对于老人家的情况估计也会了解一些。

  这是一家二层小楼,我敲了敲门很快一个抱着簸箕的妇人走了出来,她看到我显得有些陌生,问我找谁?

  我跟她表明了身份,将警官证掏了出来,那妇人得知我是警察后态度立刻就不一样了,赶紧让我进来坐。

  进了门一片大院子,院子上摆满了小麦。

  妇人把我给让进了屋里,随后又是开风扇又是倒水的,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。

  我跟妇人表明了不用忙活了,我这次来就是想向她了解些情况。

  妇人这才坐在了我面前,问我了解什么情况,不会她男人在外边儿惹事了吧?

  我一听赶紧摆手,解释跟她男人没关系,是邻居王卫国家的事。

  我刚刚去了一趟,见到了老人,但老人由于年纪大了,思维方面可能跟不上,所以也没问出什么,就想找邻居问问。

  一听到我是问关于王卫国家的,这妇人心头一喜,告诉我找她那真是找对人了,这王卫国家的事她都知道,我问就是了。

  我想了想,才道:“王卫国是在前两年去世的吧?但为何身份信息没有注销?”

  妇人告诉我,王卫国是在前年去世的不假,至于身份信息没有消除,是因为偷埋得。

  现在都讲究火葬,但实际上谁想火葬?都想给自己父母留一个完整的身体?

  国家不允许那只能偷偷的埋了,王卫国便是,当时王晶毅跟村委会说了些好话,看在他们一家也不容易得份上,这件事村委才没有上报。

  算是偷埋的,留了个全尸,但由于现在注销户口需要出示死亡证明,以及火葬证明,所以才没有注销。

  我听妇人说完,连自己都不由得愣住了,这妇人知道的那么多?连我一时间都没想到,她竟然都了解那么透彻了。

  在说完这些后,那妇人还告诉我她告诉了我这些,是看在我是人民警察的份上,可不是举报王卫国家的。

  老爷子都去世两年了,没必要再揪着不放,规矩是死的,人是活的,得饶人处且饶人,况且王卫国家是真的够贫困。

  我明白妇人的意思,就是提醒我别拿偷埋做文章,在处罚王卫国家,毕竟他们家也不容易。

  我让妇人放心,这种事不归我们管,所以偷埋这件事就当没发生就是了。

  妇人很满意的点了点头,说我一看就是个好警察。

  我干笑了两声又问妇人对王晶毅了解多少?

  提起王晶毅,妇人脸上的笑容收了下去,绷着一张脸跟我道:“警察同志,不怕你笑话,王晶毅那就是个混蛋。”

  她这话说的把我给说懵了,我问她这话是从何说起?

  妇人告诉我,王晶毅一年回来一趟,在家呆不了半个月就走了,天天忙年年忙也没忙出来个什么结果来。

  按理说他一个人挣得钱怎么说也能攒起来一些,用这些钱给老母亲翻盖个房子多好?

  可现实呢?每年都出去的最早回来的最晚,却一点钱都没有,甚至还有次来他们家借钱。

  这要是实在挣不了钱也不怪他,毕竟外边的消费比较高能理解。

  那可以回来啊,这老母亲都七十多岁了,已经高危年纪了,在外边挣不到钱,在家里照顾老人总能做到吧,实际上也不行。

  就一年一年的浪费时间,说起来老人年纪越来越大,能活到啥时候都不知道,万一哪天去世了,家里连个人都没有,这不令人心寒吗?

  听老妇人说完,我不由得点了点头,看不出来这妇人心肠还是挺好的,而王晶毅做的确实是过分。

  妇人还告诉我,她跟王卫国家有些亲戚关系,虽然比较远,但他看老嫂子一个人孤家寡人的也可怜,所以时不时的会去看看,送些吃的。

  她也只能做到这样了。

  到最后,妇人甚至求我给镇派出所说说,让他们找王晶毅谈谈,趁着老人还有几年活头,赶紧回来照顾照顾吧。

  我告诉妇人这件事我会考虑的,另外又问她这王晶毅一出去就一年,也没在村子留个什么联系方式吗?

  万一老人出什么问题,他在外地也能及时赶回来。

  妇人告诉我留了,是她专门问王晶毅要的,就是怕出现这种情况,她让我稍等下,她去找找。

  妇人回屋去了,在翻腾了一会儿她又出来了,手里已经多了一本日记本……

  还在找"刑案"免费小说

  百度直接搜索:"速阅阁"速度阅读不等待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tu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t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