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1章 四方楼_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
笔趣阁 > 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 > 第281章 四方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81章 四方楼

  回到袁家别院时,袁老爷那边刚好传来个好消息。

  连锁酒楼的店址已经敲定,位于县城西南角,本来是间二层茶楼,在楼上望出去城外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远处乐游山的轮廓。

  这间店位置有点偏,经营情况还算凑合。不过很巧,这店主的妻子去年过世了,他本人最近也生了场大病,不能继续操劳。店里一下子少了两个劳动力,他又无儿无女,另外雇个掌柜也舍不得,还信不过对方,索性把店子转租出去当包租公,还能落得个轻省。

  “即日起就可以装修筹备,快的话半个月,慢的话最多一个月就能开业。”袁老爷领着李絮去已经空置的茶楼里转了一圈。

  李絮站在二楼窗边远眺,对风景表示满意:“这茶楼跟咱们的定位挺搭,装修上不必改动太多,稍微翻新下,换些摆设就好。”

  袁老爷笑说:“我也这么觉得。反正租金都要给了,还是早点开业好,晚开一天就少赚一天的钱。”

  李絮乐了,可不是嘛,这连锁酒楼的开业成本也要算入一年赌约里的,为了盈利她一天都不想耽搁。

  装修方面,李絮没给意见,她对这时代的高雅审美并不了解,还是袁老爷更懂行些。

  不过,从镖师们那里听说李絮在半路上驿站给人画画挣零花钱、还顺便捞了两个重要证人的事后,袁老爷对她信心满满,甚至还主动要求李絮贡献几幅墨宝,到时候挂在酒楼里当摆设,也算是个独树一帜的特色。

  李絮想了想:“画是没问题,不过,那画到底和主流审美差距太大,怕惹得那些文人墨客不喜。要不就先挂一幅乐游山的画,画山和山上的书院,就挂在这个角落,也算是应景了。”

  袁老爷顺着她的手看看墙面,又看向窗外影影绰绰的远山,一拍大腿:“妙啊,就依你说的办。”

  李絮的踩点工作早已圆满完成,嵩阳一带的菜式小吃都搜集得七七八八,她也针对本地人口味偏好推敲出了第一套食谱方案。

  不过,今天看到乐游山脚下那些外来人,她又有了新主意,当即捏着炭笔刷刷刷改了第二套方案。

  本来她只负责提供营销方案和部分食谱,酒楼具体打理还是要袁家人来,她不必亲力亲为。但,万事开头难,酒楼定位必须得找准,不然后面再大刀阔斧改成本就要上去了。

  袁老爷看过她的小本本,微微点头,这丫头果然是个有魄力的,可惜心太大。

  “集齐天南地北的特色菜,这主意倒是不错,可以一试。”

  本来他们就有意拉贺谚入股,这次因为贺谚动用贺家势力拉拔袁家一回,袁老爷知恩图报,本来他和李絮三七开的合作比例,他硬是从他那七成里抽出两成干股分给贺谚。后者摇身一变成了股东之一,还能享受以后随时免费吃饭的至尊待遇。

  相对应的,贺谚自然也会让赵八达对这间酒楼、乃至袁家其他产业看顾一二,算是双赢。

  比如说,他收下股份后投桃报李,把自己游历手札借给李絮看了两天,其中不乏各地特色美食的记载,这对李絮的计划帮助很大。

  从二楼转下一楼,袁老爷抬指点点后院方向:“不过,要炖你那些汤汤水水的,估计这边格局得改造下,尤其是厨房那块。”原本这里是茶楼,客人们都是来吃茶的,厨房基本上无用武之地,只需要做些甜咸口的茶点便是。有的茶楼甚至会偷懒,直接把茶点外包给专门卖茶点的铺子,转手还能赚笔差价,轻轻松松。所以,这里的厨房很小,连灶都只有两口。

  李絮去后面逛了一圈,“厨房是小了点,把杂物间拆掉,先加四口灶吧。”

  “四口?够吗?”

  袁老爷表示怀疑,他家酒楼满客大约能坐百来人,标配也是六口炉灶。这间茶楼比袁记酒楼稍小一点,但能容纳的顾客数量也不会少太多。炖汤至少要一个时辰起跳,一口灶就只能放一个陶罐慢慢炖,这哪里忙得过来?

  “还是说,你打算每天只卖一种汤?”他思维倒是敏捷,很快替李絮找到了合适解决方案。

  李絮:“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,不过不是长久之道,我打算弄个瓦罐汤。”指着杂物间解释:“打通后,这边加一排灶,这边放两口这么高、这么大的瓦缸,底下埋个地灶……”

  她如此这般比划一番,袁老爷很快明白过来,敢情是大瓦缸里套多个小瓦罐,用慢火煨汤。不同小瓦罐里加入不同食材汤料,做好标记,客人点了哪个就取哪个送出去。

  “这种煨汤方式会比较慢,不过也有优点,无须留人特意看火候,晚上打烊后把食材放进去,第二天早上就好了。取出来温着,又能再煨一缸到中午、晚上,很省事。”

  袁老爷听得眼睛都亮了,搓搓手:“这个瓦罐汤,回头能不能也加到新平那间店的菜单上?”

  李絮摸摸下巴,笑得不怀好意:“新平虽然名义上是总店,不过,咱们赌约范围好像只包括这一年里新开的分店吧?如果要一起算,那总店今年的盈利是不是也能算进来?”

  袁老爷咬咬牙:“所有连锁酒楼的厨房改造费用,包括打灶台、订制瓦缸瓦罐这些,我都包了,不走公账。”

  “成交。袁东家真是个爽快人。”

  袁老爷轻哼一声,有点幽怨,谁让他不认得擅长炖汤的大厨呢,现在可不还得求着这丫头。不过,好在他人脉广,小小改造下厨房,打几口瓦缸瓦罐而已,倒花不了多少钱。

  李絮心里偷笑,脸上一本正经跟袁老爷说起更细致的规划,从早上主推什么风味的点心,到中午主打哪几地的特色菜,再到晚上,说得头头是道,听得袁老爷不住咽口水,恨不得酒楼马上就开张。

  敲定这些琐碎事情,最后又说起酒楼名字一事。

  本来他们合计了几个名字,什么茗茶居、惠风楼、茶韵坊之类的,大都是跟茶有关、名字带着股云淡风轻缥缈气质的,还没正式敲定。但,结合李絮提出的全新定位来看,这些名字似乎有点小气,像是被一开始从茶园衍生出来的背景所局限。

  酒楼做的是餐饮生意,吃饭为主,喝茶为辅,若只强调茶,却是本末倒置了。

  最后,还是李絮想了个名字:“就叫四方楼,如何?东西南北,汇聚四方宾客,简单好记,又朗朗上口。”

  袁老爷没意见,他年轻时读书最烦的就是诗赋这一块,文采差得可以,只会死记硬背,后来索性放弃。

  他就是个起名废,不然家里产业也不会都叫“袁记xx”“袁家xx”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tu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t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