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00章 大号坏消息_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
笔趣阁 > 当炮灰原配沉迷搞钱 > 第600章 大号坏消息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00章 大号坏消息

  烧尾宴后半段发生的事,梅氏原先并没跟李絮说,怕她知道了干着急,但现在尘埃落定,再瞒着也不行了。

  本想着那小子高中探花,又无亲事挂累,在京城定然十分抢手,梅氏还专门安排了人盯梢,重点观察魏渠是如何对待那些狂蜂浪蝶的,结果让她十分满意。

  除了夸街那天骑在马上没法自主躲避那一头一脸的香帕香囊,其余时间都恪守君子之道。

  对那些“不小心”走路崴脚摔到他身上的、帕子“不慎”落到他面前的,他基本上都视若洪水猛兽。这些眼含春水的妙龄少女,能避则避,避不开也绝不会说超过三句话,且都惜字如金,距离还要保持在半丈距离左右。

  梅氏甚至还搞钓鱼执法,让人找了个媒婆上门试探,要给他说几门好亲,不是女方家底豪奢,就是颜值不逊于李絮、因为娇养了十几年比前者更娇嫩如花的那种,还特地找了个好画师伪造了几幅假的美人图。

  结果,魏渠连看都不看,直接以自己已经心有所许为理由一口回绝,遇上门楣高些的还会添个父母之命的说辞做筹码。

  虽然没指名道姓,但,只看盯梢人汇报过来的一条条行程,除了跟同窗好友来往,忙自己的事,其余时间都被魏家人和李絮瓜分了个干净。其中,李絮还“拔得头筹”,占了大半去。

  比如说,他往欢乐点心铺等产业的京城分号跑了好几趟,不是为买东西,倒像是钦差大臣奉旨出巡监督一般,前两天送过来的那封厚厚长信里就有不少建言。

  再比如说,那部现在已经成了绝版的《西天游记》……

  还有,自打接到那封长信后就有些神思不属、突然用起脂粉疑似需要遮掩熬夜黑眼圈的李絮……

  梅氏是过来人,单看这架势,就知道这两个年轻人之间远没李絮表现出来的那样泾渭分明。

  原本心中的天平再次朝着坦白这一头倾斜。

  魏渠高中的好消息传回来前,王氏正忙着帮外甥女当监工,监督肉干作坊的前期筹备工作。这几日祭祖请席耽误了点时间,家人团聚重逢,各自欢喜过后,王氏和其他人又一头扎进工作中。

  有人还奇怪呢,儿子都出息了干嘛还把自己搞得这么累,跟着儿子享清福不好吗?

  一问才知,人家这是要努力给孩子们攒老婆本和嫁妆钱呢。

  只有极个别的说酸话,说什么小门小户就是小家子气,一家子都掉进钱眼里了,但,绝大部分人都对魏家人不忘初心的精神感到钦佩。

  于是,来说亲的人更多了,甚至连不到八岁的魏鲤都“险遭毒手”!

  这次归家,魏渠深刻体会到远香近臭的道理,他娘已经因为他太能招蜂惹蝶感到头疼,已经在给他收拾行囊了,就眼巴巴盼着他赶紧滚去上任,还家里一个清净了。

  故而,参观过肉干作坊,大致了解过消耗产出、生产周期、市场价格等细务,对民生有了更深了解后,两个新生代官员就带着随从、背上行李再度南下。

  贺谚要去赴任的是明江府的清溪县,是他缠着吏部姐夫帮他挑的离海西府最近的一个合适空缺,但,这里的近只是相对而言。从清溪县到敖县,中间隔着好几百里地,两者之间的距离比敖县到甘泉县远得多。

  跟海西府不同,明江府地势平坦,多湖河,加上气候温暖湿润,最适合种植粮食,素来有着鱼米之乡的美称,算是产粮大户,并不逊色于江南多少。

  清溪县是个中县,跟敖县的下县之间隔着两个级别,由此可见,去这两处为官的难度大相径庭。

  贺谚对此还怪不好意思的:“早知道陛下会有这个心思,就该提前找我姐夫打声招呼,让其他人顶了敖县这个缺。”

  魏渠不置可否,梅远鹤帮他悄悄打听过了,七品知县这个位置,海西府还真没有第二个空缺。从这一点来看,敖县就挺好的,胜出其他选择不知几多。到了明江府地界,临行分别时,两个同窗都有些不舍,面上却都没表现出来。

  贺谚道:“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,海西府我先前也走过一趟。东面繁华些还好,西面多山穷困,只怕治安不大好。魏兄还须多加提防,到了记得来信说一声。”

  魏渠颔首,却也不甘示弱回道:“听闻明江府多湖泊,亦时有水匪作乱,贺兄亦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乘船时,万莫重蹈那陈祎生父之覆辙。”

  贺谚睁大眼睛,似有些不可思议:“原来魏兄也看这等通俗杂本的么?”

  时下戏曲一道还不兴旺,但坊间近来已有流传《西天游记》杂剧故事,因剧情曲折离奇颇受百姓追捧。

  不过,官府对这种需要男女演员演出的新型杂剧观感不大好,持打压态度,并没有大肆演出的机会,相当于是个小众爱好。倒是著作成书的戏本销路红火,只可惜著者是个奇葩,死活不愿再版加印,搞得现在书迷们嗷嗷待哺,还催生出一批专门帮人手抄《西天游记》的落榜书生,以此牟利。

  魏渠向来表现得像个古板君子,可以闭门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那种,跟这种靡靡之音实在不搭边,故而贺谚感到惊讶。

  陈祎便是后世几乎人尽皆知的唐三藏的俗家本名,这人之所以出家做和尚,是因为他的父亲在赴任就官路上遇到了黑心的水匪伪装成船家,不幸被杀沉尸水底,母亲还被匪徒强抢回去,还在襁褓中的陈祎则被扔到河里,最后被个老和尚救下,成了小和尚。

  “故事虽光怪陆离,其中却不乏西域各国风土人情,读来也有另一番滋味。”

  其实主要是给家里人买京城土产时偶然发现,想到李絮爱看这些杂书,就顺道看了几眼,买下一部,此刻早已不在行囊当中。

  说笑几句,离愁别绪冲淡,一双同窗就此分别。

  地方官无调令不可擅离职守,下次见面至少也要等到过年了。

  魏渠走后,贺谚摸摸下巴,对赵八达说:“赵叔,敖县有了魏兄,将来发展定然不会差。我还有多少钱?回头等咱们到了清溪县,安置妥当,你代我去敖县走一趟……”

  贺家不缺钱,这次贺谚南下前家里送了五千两过来,足够他一个光棍舒舒服服过上三年了。不过,要用私产去资助好友,赵八达就有点犹豫。

  尤其是,这位小公子对钱财压根没概念,甚至连自己带了多少钱出来都不知,赵八达哪里敢相信他的拍脑袋决策?

  贺谚磨了他许久,甚至抬出魏家对自己有恩的由头,才勉强哄得他答应拿出一千两去做买卖。而且不能孤注一掷,清溪县这边还占了一半。

  贺谚不管这些细枝末节,赵八达也不会跟他主动讲,主仆二人心思虽不大一样,但赵八达办事效率很高,刚到清溪县两天就把商铺的事敲定了,又写了信送到最近的贺家铺子求支援。

  搞定这一头,贺谚就催着他启程去敖县。

  “清溪县民风淳朴,百姓也都还算富足,刑狱官司也不多,赵叔不用担心我,我身边又不是没有其他人了。反倒是魏兄那边,百废待兴啊!”

  明江府确实是内陆地区较为富庶的地方,清溪县能评为中县,自然各方面都有着过人之处。哪怕贺谚再年轻、没做官经验,有着贺家做后台,当地官绅也不敢对他动什么小心思。

  至少短时间内没摸清新知县的脉之前都不会动。

  赵八达只得任劳任怨出发,结果,才走到半路,就从哭丧着脸跑来送信的手下口中得了个坏消息。

  而且是特大号坏消息!

  魏渠失踪了,途中遭遇悍匪,手下拼死逃出,其余人皆生死不明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tu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tu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